新華社記者段續、唐成卓、王曉林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當前,吉林省正著力培育科技創新的產業發展環境,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茁壯成長,成為牽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科技廳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吉林省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550戶,較2022年增長152.2%??萍疾炕鹁嬷行摹犊萍夹椭行∑髽I評價數據快報》顯示,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幅8月份和9月份連續兩個月排名全國第一。
增速背后,是吉林瞄準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布局。老工業基地傳統優勢產業,正在從“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邁進,呈現躍升態勢。
在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項目總師陳茂勝(左)觀察衛星組件的調試參數。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6月15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升空。這批衛星主要用于提供商業遙感服務及相關技術驗證,它們的制造商長光衛星,就在吉林。
與科研院所科創優勢緊密結合,在商業遙感衛星不斷創新,進而以長光衛星為鏈主、龍頭,一批光學、衛星產業上下游科技企業逐漸成長起來,有的成為業內知名的“小巨人”。
記者采訪時,許多干部說,老工業基地的產業長項,科教大省的科研優勢,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給中小科技企業提供成長的沃土。
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直顯超級電視,在國內外市場廣受好評,成為吉林省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為使企業的創新之路更加順暢,吉林省金融機構主動對接企業,在一周內完成審批流程,為其發放了3000萬元的信用貸款。
為更好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吉林省出臺了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免申即享”“破繭成蝶”“科創專員”、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助力科技企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空間光學系統在軌制造與集成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實驗調試(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依托省內豐富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將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吉林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另一項重要舉措。
長春芯光產業園是由長春理工大學與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建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園區匯集了吉林求是光譜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光泓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型頭部企業。通過產業集群效應和頭部企業帶動,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涌現,一系列科技成果正加速轉化落地。2022年,長春芯光產業園直接孵化企業達31家,27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年產值1.5億元。
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展廳內展出的各種產品。
目前,吉林省正加速構建協同創新體系,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協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科技廳主動搭建高校院所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接交流平臺,今年上半年成功對接科技成果21個,為企業解決技術需求411個。
前三季度,吉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2.5%,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了15.4%和14.7%。(海報制作:唐成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