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姚湜
科技創新的浪潮中,長春正在勇于擔當。
在國內,產自長春的解放J7高端牽引車疾馳在高速公路上,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歐洲,位于長春的吉林通用機械的科研工作者正在與當地企業攜手,研發高端輕量化產品;在南美洲大洋洲,來自長春的軌道客車行駛在景區、城市間,“中國智造”貢獻著“中國方案”。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把“新質生產力”作為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擴大影響力,科技賦能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老工業基地長春崛起。
6月15日13時3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批衛星主要用于提供商業遙感服務及相關技術驗證。新華社發(鄭斌攝)
生產力“向新” 傳統產業加速轉型
“雙方還將聯合在奧迪PPE、保時捷輕量化等全球項目上合作開發,用3至5年時間增加10至30億元收入?!奔质⊥ㄓ脵C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吉寶說。不久前,吉林通用機械與德國某公司就聯合開發奧迪PPE轉向節系列產品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攜手聯合開發奧迪PPE全球項目的轉向節等5個產品。
在位于吉林長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廠內,工作人員對裝配好的車輛進行靜態檢查。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在老工業基地長春市,傳統產業不斷升級,不僅有更多企業像吉林通用機械一樣,走出去參與高端制造業產品研發,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之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引領老工業基地制造業開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汽紅旗繁榮工廠焊裝車間內,680多臺焊接機器人揮舞手臂繁忙工作,它們身上遍布著3000多個數據采集點,實時判斷焊接的溫度等條件是否達到最佳狀態?!胺睒s工廠引入智能中控系統,擁有沖壓、焊裝、涂裝、總裝、電池電驅五大車間,實時采集、監控設備數據?!币黄瘓F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把握發展機遇,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在經濟發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上當排頭、走在前、求突破。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日益進步的科研實力吸引了各類要素不斷集聚,一大批行業頂尖、世界頂級的企業紛至沓來。作為近年來德國對華投資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之一,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長春測試中心近日正式啟用。
“高端制造業必須問路科技,這樣才能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新興產業創新崛起?!遍L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趙明瑞說。今年前三季度,長春市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9%,其中汽車產業完成產值增長8.3%,裝備產業完成產值增長10.9%。
中國科學院空間光學系統在軌制造與集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徐振邦(左二)與同事在實驗室內討論科研工作(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新產業集聚 科技支撐持續增強
近日,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自主研制的車載激光通信地面站,與“吉林一號”星座MF02A04星星載激光終端開展了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并取得成功。這標志著長光衛星已成功實現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全業務鏈的工程化,工程應用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也是我國首次實現由獨家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
中車長客時速600公里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列車投入試運行,長光衛星“一箭41星”成功發射……長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占全市工業比重5年來由6.6%增至14%,光電、裝備、醫藥、材料等新興產業對經濟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新興產業持續發力,多業支撐的新質生產力格局正在長春加速形成。
在長光衛星所在的長春新區內,已經集聚了11.4萬戶經營主體,近800戶高新技術企業、360余戶“專精特新”企業。新興產業藥谷、光谷建圈強鏈持續發力,創新人才不斷集聚,催生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
這是7月21日拍攝的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外觀。當日,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在位于吉林長春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線。新華社記者馬曉成攝
今年,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攜120英寸4K Mini LED直顯超級電視等最新產品,赴西班牙參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視聽展覽會,好多客戶從展會“追過來”談合作?!拔覀兪讋摰寡bCOB集成封裝技術,率先完成0.4-2.5mm全系列倒裝COB LED顯示產品,實現全套技術及工藝自主可控?!惫径麻L鄭喜鳳說,作為專業從事LED創新性技術研究和高端智能制造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是其發展的生命線。
前瞻布局以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未來產業新賽道,實現傳統產業新型化、優勢產業特色化、新興產業規?;?、未來產業高端化,下一步,長春市還將加大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對接效率,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水平。
中國科學院空間光學系統在軌制造與集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徐振邦(右)與同事在實驗室內進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好政策頻出 厚植創新生態沃土
發布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與吉林大學等簽署相關合作協議……8月15日,由長春市委市政府、吉林大學、吉林省科學技術廳、中科院長春分院聯合舉辦的創新引領長春振興突破發展大會召開。
會上,長春市發布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啟動一系列深化科技創新合作行動,宣布將進一步動員各類創新主體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長春區域創新中心建設,部署科技創新三年攻堅任務,聚焦科技創新驅動,全力喚醒“沉睡的資源”,努力在塑造發展新動能上實現新突破。
長春創新引領振興突破發展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段續攝
長春不僅工業基礎雄厚,是中國重要的汽車、高鐵等先進制造業基地,也具備科創條件。長春市教育局局長崔國濤介紹說,長春不僅科創有國家隊,還擁有在校大學生近60萬人,是寶貴的發展資源。目前,已經建立了高校院所擬轉化科技成果庫,創新資源日益聚集。
加快釋放生態、能源、平臺、通道、人才等資源潛能,推動優勢潛力轉化為發展實力、各類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長春市市科技局局長于柏生說,長春市明確了目標,要努力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進展,到2025年,本地轉化科技成果超過4000項、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6000家,實現“兩個翻兩番”。
為此,系列政策持續出臺。支持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長春市明確,設立重點實驗室(學科類)重大專項、能力建設專項,每年投入市財政資金不少于1500萬元,支持域內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對新獲批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加強源頭性科學技術供給,設立“長春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省地聯合專項)”,引導基礎研究勇于探索、突出原創,應用牽引、突破瓶頸。
長春市還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進一步調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性,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加快市場化、形成生產力。